會議室影音系統

Meeting Room Audio and Video System


小型視像會議系統 

比較簡單,支援即插即用,基本上購置一個帶攝像頭的互動屏就可以滿足需求了。

視訊會議是一種為兩地或多地的使用者之間提供語音和畫面雙向即時傳送的視聽會話型會議

視訊會議系統是不受地域限制、建立在寬頻網路基礎上,雙向、多點、即時的音視頻交互系統。 

視訊會議依託於軟體平臺的視訊會議,也有基於硬體系統的視訊會議系統。


大型會議室系統 

會議室影音系統是現代企業溝通、協作和決策的關鍵基礎設施。一個設計良好的系統能大幅提升會議效率和體驗。

以下是規劃會議室影音系統時需要考慮的主要組成部分和要點:

核心目標:

  • 清晰傳遞聲音: 讓每個人都能聽清楚發言者(無論是現場還是遠端)。

  • 清晰展示內容: 讓所有與會者(現場和遠端)都能清楚看到共享的內容(簡報、文件、視訊畫面)。

  • 簡易操作: 系統啟動、切換訊源、調整音量等操作要直觀簡單,無需專業技術人員。

  • 可靠穩定: 會議進行中系統不能當機或出現技術問題。

  • 支援現代會議模式: 無縫整合本地會議與遠端視訊會議(Teams, Zoom, Meet等),支援無線分享。

主要系統組成部分:

  1. 顯示設備:

    • 投影機: 傳統選擇,適合較大畫面需求,需注意環境光控制和布線。

    • 大型液晶/QLED/OLED顯示器: 主流選擇,亮度高、安裝相對簡單、維護方便。常見尺寸從55吋到98吋以上。

    • LED顯示屏: 適合超大空間或追求無縫拼接效果(成本較高)。

    • 考慮因素: 會議室大小與觀看距離、環境亮度、預算、是否需要觸控功能。

  2. 音訊系統:

    • 麥克風:

      • 會議室麥克風:

        • 懸吊麥克風: 安裝在天花板,收音範圍廣,桌面整潔。

        • 陣列麥克風: 長條形,置於會議桌中央或顯示器下方,具備波束成形技術,能精準追蹤發言者位置並抑制環境噪音。

        • 心型指向性麥克風: 傳統麥克風,適合固定發言位置。

        • 無線麥克風(手持/領夾/頭戴): 適合移動發言者或大型講堂式會議室。

    • 揚聲器:

      • 內建揚聲器: 顯示器或視訊會議設備通常內建,但功率和音質有限,適合極小會議室。

      • 外接揚聲器: 獨立安裝於牆壁、天花板或置於桌上,提供更好的音質、音量和覆蓋範圍。需搭配擴大機或使用主動式揚聲器。

    • 音訊處理器/混音器:

      • 系統的心臟。負責接收所有麥克風和外部音源訊號,進行混音、回音消除、噪音抑制、增益控制、等化等處理,再輸出給揚聲器和視訊會議編解碼器。對於視訊會議和較複雜的系統至關重要。

    • 視訊會議音訊一體機:

      • 將麥克風、揚聲器、音訊處理器甚至攝影機整合在一個設備中(如:Poly Studio, Jabra Panacast, Logitech Rally Bar/Mini, Yealink MeetingBar 等)。安裝簡便,是中小型會議室的熱門選擇。

  3. 視訊會議系統:

    • 攝影機:

      • PTZ攝影機: 可遙控左右平移、上下俯仰、縮放,追蹤發言者或預設位置。

      • 廣角/全景攝影機: 單一鏡頭捕捉整個會議室畫面。

      • 多鏡頭智慧攝影機: 整合多個感測器,可自動取景、追蹤發言者、提供多種畫面佈局。

      • 考慮因素: 視野範圍、解析度(HD, Full HD, 4K)、低光源表現、變焦能力、追蹤功能。

    • 視訊會議編解碼器:

      • 核心主機。負責影像和聲音的編碼、解碼,連接網路,運行視訊會議軟體(或作為硬體終端)。可以是專用硬體設備(Cisco, Poly, Lifesize)或搭載軟體的電腦/會議室主機(搭配Logitech Rally, Yealink MeetingBar等套件)。

    • 軟體平台: Microsoft Teams Rooms, Zoom Rooms, Google Meet 硬體裝置等,提供統一的會議室控制介面。

  4. 訊號傳輸與切換:

    • 矩陣切換器: 允許多個輸入源切換到多個顯示設備(例如:筆電、視訊會議畫面、文件攝影機切換到主螢幕和輔助螢幕)。

    • 延長器: 使用Cat6網線或光纖延長HDMI/USB訊號,解決長距離傳輸問題。

    • 無線分享系統:

      • 允許與會者輕鬆將筆電、平板或手機的畫面無線分享到大螢幕上(如:Barco ClickShare, Crestron AirMedia, Kramer VIA, ScreenBeam, 或視訊會議軟體內建功能)。

      • 是現代會議室的必備功能,提升便利性。

    • 介面面板: 安裝於桌面或牆面,提供HDMI/USB-C等接口供有線連接。

  5. 控制系統:

    • 觸控面板/平板: 提供直觀的圖形化介面,讓使用者一鍵開啟系統、選擇輸入源、控制音量、調整燈光/窗簾、啟動視訊會議等。

    • 控制主機: 接收觸控面板指令,發送控制命令給各設備(透過RS-232, IR, IP, CEC等協定)。

    • 簡易遙控器/按鍵面板: 小型會議室可能只需簡單的顯示器和音響遙控器。

  6. 整合與周邊:

    • 文件攝影機: 實物投影。

    • 電子白板/互動式觸控顯示器: 支援註解和協作。

    • 燈光控制: 整合到控制系統,提供適合視訊會議的照明。

    • 窗簾控制: 整合到控制系統,方便控制環境光。

    • 網路佈線: 穩定高速的有線網路是視訊會議流暢的基礎。

規劃與建置關鍵步驟:

  1. 需求分析:

    • 會議室大小、形狀、主要用途?

    • 容納人數?本地會議為主?遠端/混合會議比例?

    • 常用設備?(筆電分享?視訊會議?文件攝影機?)

    • 預算範圍?

    • 現有基礎設施?(網路、電力、裝潢限制)

  2. 系統設計:

    • 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設備組合。

    • 考慮設備之間的相容性(特別是視訊會議軟硬體、無線分享系統、控制系統)。

    • 規劃設備安裝位置、線路佈局(預埋管線很重要!)。

    • 設計使用者操作流程與介面。

  3. 安裝與佈線:

    • 專業安裝至關重要,影響系統穩定性和美觀度。

    • 確保電源、網路、各種影音訊號線(HDMI, SDI, Cat6, 光纖等)、控制線路佈設正確且隱蔽。

  4. 系統配置與整合:

    • 設定所有設備參數。

    • 設定音訊處理器(回音消除、噪音抑制、增益設定等)。

    • 設定視訊會議編解碼器和軟體。

    • 設定控制系統程式和觸控面板介面。

    • 整合無線分享、燈光、窗簾等。

  5. 測試與驗收:

    • 全面測試所有功能:聲音清晰度(本地/遠端)、影像品質、內容分享、視訊會議連線品質、控制系統反應。

    • 模擬真實會議情境。

    • 使用者培訓。

  6. 維護與支援:

    • 定期檢查、韌體更新、備品管理。

    • 提供使用者技術支援管道。

趨勢:

  • 一體化解決方案: 廠商提供預先整合好的套件(顯示器+音訊棒/音訊一體機+攝影機+編解碼器/主機),簡化選購和安裝。

  • USB-C主導: 越來越多的設備(筆電、顯示器、攝影機、擴充底座)採用USB-C作為影音傳輸和供電的單一接口。

  • AI應用: 智慧取景、發言者追蹤、自動構圖、噪音抑制、語音轉文字、自動翻譯等功能日益普及。

  • 雲端管理: 大型部署可透過雲端平台集中監控和管理多間會議室設備狀態。

  • 無線化與BYOD: 無線分享成為標準配備,支援個人裝置無縫接入。